“消失”的10大國際手機品牌
新手機換什么?
選擇再相信iPhone一次;
對三星商務折疊機蠢蠢欲動,真的已經(jīng)蹲了很久了;
國產(chǎn)手機華米OV各有千秋,最近的新款可是抓人眼球,“怎么疊都全面”的華為、剛剛改名硬剛蘋果的小米、OV、榮耀的新款都在最近發(fā)布……
盡管手機廠商不斷推陳出新,但是樣式和功能好像又都差不多。
如果回到20年前,在80后的記憶中,應該有琳瑯滿目的選擇。
那好像是一個新舊交替的年代,萬物野蠻生長。功能機倔強地撐起最后的輝煌,智能機涌入,水貨行貨混雜,“系統(tǒng)之戰(zhàn)”硝煙不斷,“專利之戰(zhàn)”持續(xù)升級……
翻蓋的摩托羅拉、能砸核桃的諾基亞、全鍵盤黑莓、安卓之王HTC、音樂手機索尼愛立信、韓劇的LG、“奧運手機”三星等等。
今天,我們來盤點那些逐漸消失的國際手機品牌。
這些我們青春里的驚鴻一瞥,它們或曾獨自撐起一個時代,或以群像豐富了那時的手機格局和設計理念,或出奇制勝地驚艷了過一段時光。
“大哥大”,通訊寡頭的奠基時代
半個世紀前,人類移動通訊的起點,是一塊重達785克的“磚頭”。
摩托羅拉工程師馬丁·庫帕用手中的原型機撥通了貝爾實驗室的電話:“你正在聽人類史上第一部移動電話通話?!?/p>
這就是后來被稱為“大哥大”的設備,從此撬開了固定通訊的枷鎖。
這款原型機經(jīng)歷整整十年的打磨,才在1983年正式商用。初代產(chǎn)品售價高達3995美元(相當于今天的8萬元人民幣),機身沉重,只能支撐30分鐘通話,充電卻要10小時。但這一點也不妨礙它成為“時代的寵兒”。在美國的首批用戶,大多數(shù)是華爾街精英。
1987年,第一臺手機進入中國市場,摩托羅拉3200開啟了中國的移動通訊時代。
或許當時我們還不得而知,“大哥大”會成為那個經(jīng)濟上行的時代,當仁不讓的鮮活標志。
在當時,“大哥大”絕對是財富的象征。中國市場上2.5萬的售價加3000元入網(wǎng)費,足夠買下當時的一套房。
“手拿大哥大,走遍全天下?!辈恢獮楹?,我們的記憶里好像都有這樣的畫面:
80年代的港臺電影和電視劇中,一身白衣的黑道大佬身旁,立著幾個黑衣保鏢,保鏢們拿著磚頭一樣的大手機左右護法,大佬號令四方,派頭十足。
人群熙熙攘攘,一位商務人士取出別在腰間的“大哥大”,拉開天線,把它舉到耳邊,“喂喂喂,我聽不清”,聲音穿透人群,仿佛拿下了幾千萬的生意,1分鐘蒸發(fā)1元話費。
其實,縱然它讓持有者炫耀過癮,但1G模擬信號時代的使用感受并不好。通話易被竊聽、盜打、功能單一、網(wǎng)絡覆蓋范圍較小,漫游功能也常常不如人意。
所以,技術的迭代很快就進入了2G時代,GMS技術。
GMS技術優(yōu)勢非常明顯,保密性強,抗干擾能力強,所以通話音質清晰且穩(wěn)定,同時又具備大容量、高頻率資源利用率、接口開放以及功能豐富等顯著優(yōu)勢。
技術變革當時會直接影響移動終端設備,為手機市場帶來了新的商機:
1992年,諾基亞1001問世,這是全球首款大規(guī)模量產(chǎn)的GSM手機,支持數(shù)字信號傳輸和短信功能,已經(jīng)可以存儲99個電話號碼了;
1994年,西門子推出第一部GSM手機,西門子S1;
1995年1月,中國大陸出現(xiàn)了第一款GSM手機,愛立信GH337.中國開始進入2G時代;
1995年,第一款揭蓋式手機摩托羅拉8900、9900問世,體積小巧、輕便耐用,是白領女性的心頭愛,引領當時的手機時尚;
1998年,第一款內置游戲的手機諾基亞變色龍6110出現(xiàn),該款手機中有貪吃蛇、記憶力、邏輯猜圖三款游戲。黑色小方塊的貪吃蛇配上閃著綠屏的手機,應該是很多80、90后的童年記憶了,也是諾基亞手機的傳統(tǒng)項目。
1998年之前,摩托羅拉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移動電話生產(chǎn)廠商,諾基亞、愛立信緊追不舍。
但是,這時的摩托羅拉舍不得已有的地盤,并沒有銳意革新,市場重點還放在標志性的“大哥大”和已經(jīng)過時的模擬信號技術上,雖有第一款翻蓋手機掌中寶328C、旋蓋手機V70等創(chuàng)新引領手機時尚,但其“通訊寡頭”的地位不斷被削弱,逐漸形成了摩托羅拉、諾基亞、愛立信三足鼎立之勢。
“大哥大”不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了,更多小巧便捷、功能多樣的手機成為掌中寶,兼顧通訊、存儲、娛樂等多項功能。
夢回千禧,無比懷念的功能機黃金十年
千禧年前后,開啟了功能機的黃金十年。
這個十年,是很多人奮斗的青春,價格相對友好的功能機是用第一份年終獎買的,半夜還在黑暗里給朋友發(fā)短信,手掌大小的手機背面貼著五顏六色的大頭貼,愛機還要配上寓意好的“靚號”和拉風的彩鈴。
1. 諾基亞王朝
1998年,諾基亞生產(chǎn)出第一億部移動電話,超越摩托羅拉,手機行業(yè)開始進入“諾基亞時代”。
諾基亞帶著千禧年特有的欣欣向榮,席卷中國市場,將功能機推向巔峰時代。
千禧年,“最硬核手機”風靡一時。這款諾基亞手機因“擋子彈事件”登上各國新聞頭條,互聯(lián)網(wǎng)上也掀起了破壞挑戰(zhàn)賽,手掰、互摔、砸核桃均毫發(fā)無損。高中生們把它塞進寬松的校服側兜,掉在馬路上,公交車車輪輾過也無傷。
這是很多85后、90后的第一部手機——諾基亞3310.是世界上銷量第二高的手機。
諾基亞時代來臨了。
2003年,專供發(fā)展中國家的諾基亞1100.因其低價位、續(xù)航出色和手電筒功能,全球累計銷量超2.5億部,成為史上最暢銷的手機。
2007年,是諾基亞的巔峰之年。全年每賣出10部手機,就有4部來自諾基亞。它的市場份額甚至兩倍于第二名的摩托羅拉。
2. 西門子,歐洲市場主導者
1998年,西門子推出了旗下第一款彩屏手機,可以顯示紅、綠、藍和白色,這在當時非常超前,領先諾基亞3年。
1999年,西門子SL10發(fā)布,這款手機應該是首款滑蓋手機。雖然諾基亞在1996年就推出了可以滑動的8110.但8110的滑動方式只是鍵盤上的一個塑料蓋子。而西門子SL10的滑動方式似乎更具含金量,它是屏幕和鍵盤(主板電池)滑出,下部鍵盤露出。
2000年,推出了劃時代的產(chǎn)品西門子SL45(中國型號為6688)。這是第一款支持擴展內存的手機,也是第一款配備MP3播放器的手機,擁有32M的MMC卡和立體聲耳機。
后來,就很少聽見西門子創(chuàng)新的聲音了。
3. 日系生態(tài)——夏普、NEC、松下
功能機曾是日本手機的代名詞,是別具一格的社會寫照。
日本圍繞功能機,掀起了移動互聯(lián)網(wǎng)的浪潮,并在3G時代站到了世界前沿,功能機功能清晰、細節(jié)貼心、集成運營,這是一段日本手機產(chǎn)業(yè)的巔峰印記。
從本世紀開始到2007年iPhone發(fā)布,日本每年的手機出貨量在4000萬到5000萬部之間,同期我國手機的年總銷量在7000萬部上下,帶入人口換算的話,滲透率差距懸殊。
這一時期的日本手機市場由國內品牌主導,頭部品牌包括夏普、松下、NEC、索尼愛立信等。
1999年,日本運營商NTT DoCoMo上線i-mode,集成一系列互聯(lián)網(wǎng)服務。用戶只要使用支持i-mode的手機,就可以暢享收發(fā)電子郵件、瀏覽網(wǎng)頁、下載圖文鈴聲等生活服務。到了2004年,i-mode已經(jīng)開啟移動支付時代了。
i-mode服務還曾面向國際市場推出,在歐洲、澳洲多國以及中國的港臺地區(qū)上線。2006年1月,i-mode在線人數(shù)達到45687117人,為DoCoMo創(chuàng)下吉尼斯世界紀錄。
依賴如此強大的封閉生態(tài),日系手機市場表現(xiàn)不俗,也一度影響中國市場:
NEC2001-2006年連續(xù)占據(jù)日本市場份額榜首,2002年推出的彩屏手機DB7000.2003年的N8拍照手機反響很好,在中國市場占有率一度達3%,成為當時最大的日本手機生產(chǎn)商;
松下在日本市場常年保持前五,在中國市場更是活躍,僅2003-2004年間,共推出17款新品。代表“個性、時尚和高科技”的G51、G70和X88.運動款拍照手機X11和X66等;
夏普以“液晶之父”技術著稱,903SH是日系翻蓋機的巔峰,320萬像素,中國香港水貨價超8000港幣,引發(fā)炒賣熱潮;
2010年春晚,牛莉一身粉衣服,拿著掛著粉色毛絨掛件的夏普SH9020C,與郭冬臨一同出演小品《一句話的事兒》,小品有多處打電話的設計,一度讓這款旋屏翻蓋的時尚手機受到眾多女性青睞;
但是,當iPhone在太平洋彼岸正式發(fā)布,App Store帶著成百上千個應用軟件和花樣繁多的功能體驗降臨世間;同年,安卓系統(tǒng)開源,智能手機的浪潮即將席卷全球。
日系手機,曾群像站立,也即將集體失聲。
4. 黑莓,災難時的生命線
真正讓黑莓名聲大噪的,是2001年美國9·11事件中的卓越表現(xiàn)。
當時,紐約市的通信網(wǎng)絡因流量激增而癱瘓,但黑莓的Push Mail電郵服務因不占帶寬,成為當時唯一可用通訊方式。官員們通過黑莓發(fā)布指令,救護人員利用黑莓開展營救活動,被困在世貿中心的人們也僅能依靠黑莓發(fā)郵件與家人聯(lián)系。
2003年美加大停電、2005年卡特琳娜颶風,黑莓都是非常重要的通訊工具,被譽為“災難來臨時的生命線”,樹立了安全可靠的商務形象。
黑莓的巔峰是真的吸睛。
2005年,BBM(Blackberry message)推出,這是一款用于黑莓手機之間的即時通訊軟件,通過網(wǎng)絡收發(fā)信息,這在當時是一項革命型的技術,為黑莓爭取了大量用戶。后續(xù)的珍珠系列手機首次配備相機、媒體影音播放程序,吸引了眾多年輕人。
當年,黑莓增長率高達驚人的36%,創(chuàng)下商界紀錄,還有很多“野生代言人”。
美國前總統(tǒng)奧巴馬、流行天后艾薇兒、NBA巨星詹姆斯等眾多明星都因看重其高效的郵件系統(tǒng)和出色的安全性能,紛紛公開表示選擇黑莓——奧巴馬是深入骨髓的“真愛粉”,自他競選總統(tǒng)時期起,便使用黑莓Curve 8300(智能機)處理日常公務。甚至他當選美國總統(tǒng)那天的群發(fā)短信,也是通過黑莓發(fā)出的。
這種“黑莓熱”還誕生了一個專有名詞——Crackberry癮莓。
2006年,中國移動正式引進行貨黑莓手機,黑莓品牌正式入駐中國市場,規(guī)范了之前水貨黑莓手機帶來的“打孔飛機線”等問題,推動黑莓在中國市場的普及和認可。
2009年第三季度,黑莓拿下全球市場20.7%的市場份額,強如三星,也只是在華為歐洲市場疲軟時,在2020年第三季度拿下22%的市場份額;頂峰時的黑莓占據(jù)了美國的一半市場,即使如今的華為小米也是望塵莫及。
5. LG,必備“巧克力”潮流單品
“為LG手機倒一杯吧,這就是為什么現(xiàn)在我們在每一款新手機背后都安裝了超寬攝像頭?!泵绹鸜ouTuber、科技評論員馬奎斯·布朗利(Marques Brownlee)在推特上追憶LG對現(xiàn)在智能手機帶來的改變。
真正讓LG開始風光的,是2005年發(fā)布的、2006年進入中國市場的“巧克力”手機,單憑顏值就能“硬剛”手機浪潮。輕薄滑蓋側邊有一道銀色金屬線,簡潔又不失質感,“一碰你就臉紅”的手機鍵盤在黑暗里閃著炫酷的紅光,真是“斬男又斬女”,韓國當紅演員玄彬和金泰熙拍攝廣告片,韓星組合少女時代、f(x)演唱代言歌曲《chocolate love》,“I chocolate you”快速火遍中國市場,成為無數(shù)年輕人的夢中情機。
據(jù)LG在2007年公開的資料顯示,2006年全年,全球“巧克力”系列手機銷量突破300萬部,日均銷量達3000部;而在韓國,“巧克力”系列手機占據(jù)了1/3的高端手機市場份額,在中國也以4000人民幣的高價,賣出超60萬部。
LG的神話一直持續(xù)到2012年,LG G2被盛贊為“顏值最高的安卓手機之一”。
而這些神話,都隨著橫空出世的iPhone而轉瞬暗淡。
橫空出世的iPhone,行業(yè)颶風來了!
2007年,手機界有一場“地震”,初代iPhone的發(fā)布,成為劃破功能機時代的閃電。
當演示手指滑過iPhone電容屏解鎖的瞬間,現(xiàn)場爆發(fā)持續(xù)15秒的掌聲,“重新定義了人機交互的范式”。
這即將顛覆當時需要手寫筆的電阻屏諾基亞N95和物理鍵盤黑莓8800的市場格局。而被顛覆的,還遠不止這些。
1. 諾基亞王朝的覆滅
諾基亞時任CEO康培凱曾公開嘲諷:“iPhone不會威脅我們,因為沒人需要觸屏鍵盤?!?/p>
事實是,根據(jù)芬蘭阿爾托大學披露的歷史文件,在初代iPhone發(fā)布的第二天2007年1月10日,來自諾基亞五個團隊的九名經(jīng)理就制作了一篇22頁詳細分析初代iPhone的報告。
其中不少內容即使今天看來也具有前瞻性:iPhone革命性的用戶界面設計帶來了無與倫比的易用性;在刺激高端市場、影響諾基亞N系列銷量的同時,如果蘋果提供低價機型,還會沖擊低端市場的銷量。
遺憾的是,當時討論iPhone只花了幾分鐘。上帝視角看起來有些短視,但其實在當時再正常不過了——
初代iPhone雖然外觀簡約時尚,但它沒有3G網(wǎng)絡、攝像頭不耐摔、iPhone OS系統(tǒng)沒有APP Store且無法安裝第三方軟件、售價卻高達499美元——比較雞肋。的確,在2007-2008年,iPhone只是一個占個位數(shù)市場份額的小眾產(chǎn)品。
2008年6月,第二代iPhone 3G發(fā)布。補齊短板,引入APP Store,售價199美元。一個周末銷量達100萬部——這個成績初代iPhone用了74天。
同年,諾基亞市值應聲暴跌70%。
2013年,微軟宣布收購諾基亞手機業(yè)務。時任諾基亞CEO約瑪·奧利拉說,“我們并沒有做錯什么,但我們還是輸了?!?/p>
新的時代是軟件生態(tài)的時代,正如后來喬布斯對諾基亞的評價:
“蘋果是一個平臺?!?/p>
“你們不是我的競爭對手?!?/p>
這是新巨頭登臺的時代,也開始了功能機巨頭的集體落幕。
2. 日系手機只剩一顆子彈——索尼愛立信
2009年11月,索尼愛立信發(fā)布首款安卓手機Xperia X10.Android 1.6系統(tǒng),次年陸續(xù)經(jīng)由本土運營商渠道開售,但并未有太大水花。
2011年,蘋果攜iPhone 4S在日本手機市場搶占17%的份額,位列第二。次年,iPhone 5發(fā)布,蘋果登頂日本手機市場,出貨量1066萬部,手機市場份額25%,智能手機市場份額35.9%,遙遙領先其他對手。
在蘋果、三星、LG等外來品牌的沖擊下,日系手機錯過了智能手機轉型的黃金歲月。
富士通和索尼是日本廠商的“最后兩顆子彈”。2011年,富士通并購了江河日下的東芝手機,組成富士通東芝移動通信。2012年,索尼以10.5億歐元收購了愛立信持有的索尼愛立信股份,組成索尼移動,發(fā)力智能手機市場。
2013年5月,日本運營商NTT Docomo推出了一項戰(zhàn)略,僅向用戶主推兩家頭部廠商的機型,并提供相應的補貼,入選機型是索尼 Xperia A和三星Galaxy S4.
兩個月的時間里,Xperia A售出110萬部,Galaxy S4售出55萬部,銷量可觀。索尼 Xperia A價格親民,在功能機用戶中掀起換機潮,成為挑戰(zhàn)iPhone的爆款。
但這種注重頭部品牌的策略,對其他廠商來說無異于災難。未入選該戰(zhàn)略的機型,銷售數(shù)量都在10萬部以下。賣不出貨的廠商們心灰意冷,紛紛退場。
2013年7月,昔日的日本第一手機廠商NEC宣布退出智能手機業(yè)務,專注于功能機。
9月,松下宣布退出個人智能手機市場,將業(yè)務重心轉向企業(yè)。
日系手機脫胎于日本強大的制造業(yè),曾在國際市場占據(jù)重要地位,如今卻集體失聲,這大概率不是技術問題??偨Y原因主要有二:
其一,日本偏重差異化體驗,后續(xù)設計無法延續(xù)這一理念。在功能機當?shù)赖臍q月,日本廠商喜歡鉆研獨家技術,許多特色設計、功能、體驗都是廠商獨有,但智能機時代,系統(tǒng)底層互通、設計面向全球,日本廠商擔心丟掉引以為傲的特色。
其二,日本運營商壟斷了手機行業(yè)的話語權。成也運營,敗也運營。日本國內廠商開發(fā)手機是對運營商言聽計從的,從硬件規(guī)格、設計開發(fā)到軟件服務。但其實,海外兼容性很差,海外市場發(fā)展遲緩,應用軟件服務端也不夠便捷。
3. 安卓王者HTC
2008年,來自中國臺灣的全球首款安卓手機HTC Dream (G1) 問世,不可一世的iOS正式迎來最強勁的對手,后來逼得喬布斯大罵安卓抄襲iOS,并展開訴訟攻勢!
當然,最后喬布斯沒有整垮安卓,因為谷歌三年后采取了曲線救國方案——收購摩托羅拉,獲得一萬七千多項移動領域的核心專利。但這是后話了,當此時安卓陣營還沒有壯大。
2009年,HTC G2、HTC G3相繼發(fā)布,HTC的G系列前三款機型,直接奠定了安卓王者的地位。
2010年上半年,HTC G7和HTC G8相繼上市,持續(xù)大賣,G7曾創(chuàng)下4個月內銷量破千萬的成績。9月,HTC的年度旗艦機發(fā)布了,G10(Desire HD)超大4.3英寸巨屏、金屬機身、后置攝像頭800萬像素。
2011年,HTC登頂安卓手機市場份額全球第一名。而這年的旗艦機型HTC G17是手機史上首款后置雙攝手機,可以拍攝裸眼3D效果視頻。
然而,高點即落寞。
自2011年起,HTC開始被行業(yè)巨頭絞殺,三星斷供定制屏幕、輿論抹黑HTC,蘋果和諾基亞相繼打響“專利戰(zhàn)”,HTC疲于應戰(zhàn),傷筋又動骨。
2012旗艦HTC One X、2013旗艦HTC New One均有重大產(chǎn)品規(guī)劃失誤,后續(xù)出現(xiàn)了大陸“專享”的低配版區(qū)別對待策略,令用戶不滿。
自2012年開始,HTC凈利潤大幅下滑,2013年直接轉虧,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跌至2.6%,此后一直深陷虧損泥潭,并徹底丟掉了大陸市場。
4. Palm,掌上電腦的“曇花一現(xiàn)”
在諾基亞塞班手機風靡的年代,“奔邁”手機是比較小眾的,但Palm是最早的智能手機形態(tài)。Palm是PDA(掌上電腦)的開山鼻祖,從手機外觀和名字就可以得知,它擁有更強大的多任務處理能力。
Palm Treo 650就是其中的經(jīng)典機型,外觀辨識度很高,320x320分辨率的正方形屏幕更是十分罕見,下方的物理全鍵盤和四維導航鍵手感相當不錯。
但隨著iPhone引領觸屏時代,Palm的物理全鍵盤手機遭到極大沖擊,2010年,Palm被惠普收購,倉促結束了15年的歷史。
5. 昔日巨頭紛紛倒臺
歐洲巨頭西門子在2004年新機型出現(xiàn)嚴重軟件失誤,公司召回售出手機,之后再也沒有出“首創(chuàng)”了。
2005年,西門子將手機業(yè)務出售。
加拿大神話黑莓做了一次關鍵卻艱難的選擇——堅持自研系統(tǒng)還是站隊安卓?兩個選擇都做了,但都沒做好。Blackberry 10軟件很少并且沒有app,使用感受并不好;傳統(tǒng)物理鍵盤和安卓系統(tǒng)毫無新意,用戶均不買賬。
2016年10月,黑莓官方宣布正式停止研發(fā)和生產(chǎn)智能手機,轉型網(wǎng)絡安全軟件服務。
韓國的設計大師LG巔峰之后仿佛按下了暫停鍵,出現(xiàn)一系列讓人摸不著頭腦的營銷和“雞肋”創(chuàng)新。2013年,讓粉絲搶放飛在氦氣球上的100張手機優(yōu)惠券導致20人受傷;2016年,在圍棋選手的襯衫袖口繡同色系的產(chǎn)品logo而毫無作用;2019年,推出兩款旗艦手機:專注于設計的LG Velvet 5G,以及可以T型旋轉、支持多任務處理的Wing 5G,被嘲為“華而不實的精密電子玩具”。
“LG每想出一個好點子,就會推出一些毫無意義的東西。”美國著名科技雜志The Verge在回顧LG的發(fā)展史時,一針見血地評論道。
2021年7月31日開始,LG全面停止生產(chǎn)和銷售手機。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記憶,新的十年,他們不見了。
這也是必然的。
全觸屏和應用生態(tài)的組合,用軟件定義硬件,這是一場完全顛覆功能機的游戲。
AI時代,誰能勇立潮頭?
終于,這是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了,國際品牌退場,國產(chǎn)品牌蟄伏數(shù)年,成功突圍。
老牌巨頭?iPhone與?華為、三星、小米、OV等多家頭部品牌形成?多強并存的競爭格局。
iPhone占據(jù)全球高端手機(單價600美元以上)75%以上份額,利潤占比超行業(yè)80%;?
三星2016年?Note7爆炸門(全球召回該機型卻排除中國)后,引發(fā)信任危機,中國市場份額從20%跌至0.7%,2025年靠“心系天下W系列”折疊機再度扭轉口碑;
華為受制裁后,仍以鴻蒙系統(tǒng)和折疊屏技術占據(jù)高端市場,2025年全球折疊屏份額超40%;
2023年更名“小米科技”后,對標蘋果的Ultra系列銷量破2000萬臺,印度市場占有率連續(xù)五年第一;
OPPO Reno系列以影像技術圈粉年輕用戶,vivo X Fold+成商務新寵,榮耀Magic系列借國產(chǎn)供應鏈逆襲歐洲。
從功能機到智能機,大浪淘沙,手機行業(yè)已經(jīng)經(jīng)歷了兩輪完整的產(chǎn)業(yè)周期。
如今,智能機時代的勝利者和幸存者,能否在AI時代勇立潮頭?
iPhone的生態(tài)閉環(huán)、AI芯片、AR布局;華為的自研芯片、鴻蒙系統(tǒng);三星的全產(chǎn)業(yè)鏈優(yōu)勢、Galaxy AI;小米的人車家全場景生態(tài)鏈、澎湃OS;OPPO、vivo的影像AI。
整合自身優(yōu)勢,快速落地場景,布局全球化韌性,誰能定義下一代AI手機標準?是否有初出茅廬者強勢踢館?
我們拭目以待。
江蘇蘇訊網(wǎng)版權及免責聲明: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XXX(非江蘇蘇訊網(wǎng)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 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的,本網(wǎng)按規(guī)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,請致電025-86163400 ,聯(lián)系郵箱:724922822@qq.com。
